根據政府及醫管局最新數字顯示,癌症是港人的頭號殺手。醫管局最新的癌症數據顯示,單於2019年已錄得近1,5000宗癌症死亡個案,佔港人死亡率約33.4%,意味著每十個死亡人口中,至少有三人是死於癌症。自2012年起,大腸癌一直是本港的最常見癌症,2016年香港政府推出大腸癌篩查計劃,推行至今,成功及早發現瘜肉進行治療、預防發病,2022年大腸癌的致命個案已跌至第二位。
Monthly Archives: 7 月 2022
有無試過瞓瞓下,發現腳趾公又痛,又腫,出現發熱,甚至行路都未得行到? 唔好以為只係偶一為之,呢個可能就係痛風既徵兆。痛風是一個沒法根治的關節炎,出現第一次後,日後都會有機會復發。男士40-60歲係痛風高危一族患痛風機會是女士的4倍。
有些女士覺得大便暢通等於排毒。但如果日日都有排便,仍然腹部脹脹,又點解呢?最常見的原因就是腸易激综合症,一般人稱「腸敏感」。患者多於二十多歲時首次發病。醫學界對腸易激综合症的成因未完全明白,但相信與壓力過大,情緒緊張,睡眠失調和飲食習慣等有關。
「銀屑病為自身免疫系統疾病,屑病並非因真菌感染而引起,所以並不會傳染。患者若能積極面對及接受治療,能改善皮膚狀況,與病共存。」
購買第一套房子是人生一個重要的里程碑,但它也可能是一個充滿壓力和耗時的過程。我們將幫助各投資者了解購買房屋需考 […]
炎熱夏季也是細菌及其他微生物滋生的溫度與濕度!夏季容易好發泌尿道感染,雖然泌尿道感染可以影響任何人,但女性因尿道較男性短,細菌更容易到達膀胱造成感染,因此泌尿道感染以女性居多,95%尿路感染是細菌導致,少數由真菌引起感染‧
目前市場過熱,樓價一年平均上漲11%以上。這使得年輕人越來越難買入英國物業。根據 Nationwide 的數據 […]
腸易激綜合症是一種功能性腸胃問題,由腸道蠕動不協調造成,主要徵狀包括腹痛、大便習慣改變,肚瀉便秘交替發生、大便帶有黏液、排便時總有排不乾淨的感覺等。若在過去一年,平均有3個月或以上時間會反覆出現肚痛和肚瀉情況,就有可能患上腸易激綜合症。
腸躁症(又稱腸易激綜合症)是大腸激躁症的簡稱,英文名稱叫(irritable bowel syndrome),其中的syndrome就是「症候群」的意思。腸躁症其實就是許多常見症狀的組合,現代醫學界臨床評斷腸躁症的標準愈來愈寬鬆,只要有慢性且反覆的腹痛與不適,再加上排便習慣的改變,又找不出其它腸道損傷問題的狀況,就會被歸類為腸躁症。
膀胱炎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疾病,發生在膀胱部位,主要是由細菌感染所引起,常見的膀胱炎分為急性和慢性,它們對人體的損害程度是不同的。針對男生和女生尿道的不同,在臨床的表現也是不一樣的,下面我來給大家分類講解一下。
- 1
- 2